数学说课稿

时间:2024-09-18 16:35:18
有关数学说课稿模板七篇

有关数学说课稿模板七篇

作为一名人民教师,就有可能用到说课稿,说课稿有助于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那么大家知道正规的说课稿是怎么写的吗?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数学说课稿7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数学说课稿 篇1

一、说教材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小学数学苏教版教材二年级下册第二单元《认数》的第一课时《认识整百数》,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认识百以内的数并能熟练口算整十数加减整十数的基础上教学的,是后继进一步认数和计算的重要基础。教材分三段安排:第一段教学计数单位“百”和“千”,通过“一板小方块”是一百个,来认识3板是三百个,8板是八百个,从而认识整百数,巩固并发展对“百”的认识。然后一百一百地数,从一百数到一千,引进计数单位“千”,并且也很形象地用1000个小方块组成的大正方体来表示一千。第二段教学写、读整百数和一千,先用计数器上的算珠表示数,再比照计数器上的算珠写数,并进行认读。第三段教学整百数加整百数。把整百数加整百数作为例题,让学生独立思考算法并和同桌交流。整百数减整百数的计算则在“想想做做”中带出,由学生自主解决。最后通过“想想做做”中一系列的练习,进一步加深学生对整百数和一千的实际含义的理解。

教学重点:

是使学生能认、读、写千以内的数,会口算整百数加减整百数。

教学难点:

是使学生理解整百数和一千的含义。

教学目标:

1、通过操作实践活动,进一步认识计数单位“百”,初步认识计数单位“千”。知道千以内的数位顺序。初步理解整百数和一千的含义,能认、读、写整百数和一千,能用学具表示整百数和一千,会口算整百数加减整百数,会初步估计一些常见事物的数量大约是几百。

2、让学生经历数数和实践的过程,培养学生的抽象、类推能力和动手能力,发展估算的意识和能力。

3、培养学生从数学的角度观察、描述身边的事物,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以及与同学合作交流的态度。

二、说过程

围绕教学目标和学生实际情况,我设计了以下三个教学环节:

第一环节 创设情景,引入新课。

我借助媒体创设天使姐姐请小朋友请小朋友数一数“一板”小方块有多少个的情境,让学生通过自由地数一数和交流汇报,确信这样“一板”是一百。这样设计,目的是借助形象的小方块,加深对一百的认识,为后面认识计数单位百、千作准备。

第二环节 主动参与,探索新知。 我分三个层次组织教学。

第一层次,认识整百数和一千。利用课件依次出示“3板”小方块和“8板”小方块,组织学生观察、交流,让学生通过思考、类推,比较形象地知道几板是几个一百,是几百,并逐步抽象为几个百是几百,几百就是几个百。然后引导学生借助多媒体出示的一板一板的小方块,一百一百地从一百数到一千,让学生比较系统地理解几个百是几百,再通过电脑演示“10 板”小方块慢慢合在一起,拼成一个大正方体,引出计数单位“千”,并让学生借助形象直观的“大正方体”体会一千的含义。在此基础上,启发学生思考几个一百是一千?学生在同桌交流后反馈,根据学生的理解板书10个一百是一千。这样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出发,借助直观帮助学生建立表象,再形成数的概念,有利于学生理解数的含义,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

第二层次,读写整百数和一千。出示计数器,引导学生观察计数器上的数位及排列情况,组织学生小组讨论后全班交流,重点讨论千位的位置,然后我揭示扩展后的数位顺序,让学生进一步体会十进制计数法的位值原则,同时板书个位、十位、百位、千位,为读写整百数打下基础。接着让学生在自己小组的计数器上拨出一个整百数,在小组里试着读读、写写这个数,说产它的组成,再全班交流。由于学生在一年级已有了比照计数器上的算珠写整十数的经验,这里我让学生充分利用计数器,通过自主探索、小组合作学习、交流汇报,理解数位,掌握整百数的读写方法。

第三层次,整百数加整百数。首先借助课件出示的例题情境,激发学生解决问题的兴趣,激活学生已有的对加法的理解,列出算式。接着启发学生思考怎样计算200+300,让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或者借助课件所提供的直观材料,自主探索算法,并和同桌进行交流,再汇报算法。通过交流,让学生在相互评价、相互比较中选择优化的算法。

第三环节 巩固深化,应用提高。

结合书中的习题,我组织学生进行了三个层次的练习。

第一层次,读写练习。借助媒体依次出示“想想做做”第1-3题,通过组织学生进行数一数、读一读、说一说、估一估等活动,使学生进一步巩固认、读、写整百数和一千,感悟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的估计意识和能力

第二层次,口算练习。完成“想想做做”第4题,在练习过程中让学生自主解决整百数减整百数的口算,使学生进一步掌握算法,并形成相应的技能,同时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索能力和类推能力。

第三层次,应用练习。利用多媒体展示“想想做做”第5、6题场景,引导学生观察理解图意,独立思考,交流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结果,探求其中的规律,学会将所学知识运用到解决实际问题中去,这样既激起了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愿望,又使学生感受到数学的价值,渗透了生活中处处有数学的观念。

本节课我把认数的过程设计为学生探索的过程,通过教师引导、启发、激趣,学生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使学生主动参与、经历知识的形成和探究过程,在探索中不仅主动获取知识、发展能力,还体验到学习的快乐,培养学习的兴趣和自信心。

数学说课稿 篇2

一、说教材

1、教学内容分析:

《立体图形的拼组》是数学课程标准中“空间与图形”领域内容的一部分。本课是在上学期《认识物体和图形》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通过上个学期的学习,学生已经能够辩认和区分所学的平面图形和立体图形了,这里主要是通过一些操作活动,让学生感知立体图形之间以及平面图形和立体图形间的一些关系。

教材例题是一个拼组活动,要求学生用立体图形的实物进行拼组,通过把一些大小相同的立体图形拼成一个更大的或其它的图形,如用2个正方体拼成一个大长方体;3个正方体可以拼成不同的形状等等,教材考虑了学生的可操作性和普遍性,学生容易操作,容易理解,注重学生形象思维的发展,但要使学生的思维再上一个层次,在脑海里建立表象,抽象出直观的立体图形,对于一年级的学生来说很难,但有了Mp-lab教学软件操作,就化难为易了,它将抽象与形象相结合,例如:8个正方体可以拼成一个大正方体,通过拆分,拼组,将抽象的图形形象化,使学生初步体会立体图形间的关系,真正发展了学生的数学思维,培养了学生的空间观念。

2、教学目标

根据新课标的要求,结合教材的特点和学生实际,我确定了如下的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1)、通过用Mp ……此处隐藏12950个字……最好的老师”,而对小学生来说,在学习中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激发学习的热情尤为重要。教育学和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当学习材料与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相联系时,学生对学习才会感兴趣。本节课开始由分蛋糕的场景引入,引起了学生的兴趣,紧紧抓住了学生的注意力,同时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让他们感到数学并不神秘,数学就在自己的身边,更激起了他们探索新知的欲望。

第2阶段:讲授新课。

我将使用多媒体展示问题情境:“把一张纸的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这张纸的几分之几?”让学生自己试着折一折涂一涂。学生利用事先准备好的纸,先把纸平均折成5份,再涂出其中的4份,然后再将这4份平均分成2份,将其中1份涂色,最后看看涂上色的这部分占整张纸的几分之几。在学生汇报反馈时,将学生的思维过程展示出来,即分、涂的过程。使每位学生都能在清晰地展示中分享他人的思维方法。通过思考操作,学生达成共识:里有4个,平均分成2份,每份就是2个,是。接着让学生列出算式÷2=,在探究过程中,学生同时理解了分数除法的意义。

学生通过操作,明白是怎样得到的。那么到底应该怎样计算分数除法呢?让学生大胆猜想分数除法的计算方法。学生根据刚才的推理,很容易得出“分母不变,被除数的分子除以整数得到商的分子”的计算方法。这种方法是否具有普遍性呢?教师让每位学生举例验证,通过分一分,涂一涂证明结论。

学生很快发现有些算式是无法用以上结论计算出来的,如÷3,分子4除以3是除不尽的。矛盾的引发,说明“分母不变,被除数的分子除以整数得到商的分子”这样的计算方法不具有普遍性。我引导学生再一次进行探究。为了便于全班统一交流,我选取学生举例中的一道典型算式进一步研究,如÷3,此时,先让学生动手分一分、涂一涂,然后再让他们进行小组交流。

根据学生的小组讨论,学生发现把平均分成3份,每一份就是这张纸的。得到的算式是÷3=。此时我还引导学生发现:把平均分成3份,这其中的一份实际上就是的,而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可以用乘法来计算,算式是×=。比较两个算式,学生很快发现它们是相等的。由此,引导学生得出分数除法的计算方法:除以一个整数(零除外)等于乘这个整数的倒数。

这一环节我将尽量放手,给学生广阔的空间,把学生置身于探索者、发现者的位置,从而给学生创造一个观察思考、自由讨论、发现创新的机会,使学生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从被动接受知识为主动探索,学生学习的过程变得精彩而不在枯燥无味。

第3阶段:巩固练习。

为了让学生深刻认识分数除以整数,我将要求学生在课堂上独立完成教材P32做一做的第1题第1小题和第2题前面3个小题。我将通过抽个别学生上黑板作答,巡视其他学生的草稿本作答的方式,了解学生对本课知识的掌握情况,对学生的闪光点给予表扬,对学生的不足之处加以点拨,以此让学生充分消化本课内容,并学会学以致用。

第4阶段:归纳总结。

我将让学生自主小结,畅谈这节课的收获,说说学了这节课你又哪些新的收获?同时,我将对学生的总结加以评价与鼓励,查漏补缺,使学生对本课知识结构有一个清晰而系统的认识。帮助学生梳理自己所学的知识的同时,还可以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发展学生的能力。

第5阶段:布置作业。

作业是课堂的有效延伸。根据作业的巩固性和发展性原则,我将对作业进行分层设置,其中必做题为:教材P34练习7的第3—4题;选做题为:教材P34练习7的第11题。

这样既让学生及时巩固本课知识,又为学有余力的学生留有自由发挥的空间,弥补了课堂缺陷,照顾了学生的个别差异,进行了因材施教。

五、说板书设计。

我的板书分为3板块,黑板的正中央是我本节课的主题《分数除法》,左边引入情境,中间板块呈现教学重点与难点;右边是练习讲解。这样设计直观大方,很直观地展示教学内容,让学生一目了然,能够引起学生的注意和兴趣,最终达到概括、巩固、提高的教学目的。

六、教学反思。

总之,本课我努力为学生提供具体的实践活动,创设出引导学生探索、操作和思考的情景。整节课大部分时间学生都在动手实践:有独立探究,有合作交流;有猜想,有验证;有观察,有分析,有想象。我力求让学生在尽可能大的活动空间中切实体验到数学就在自己的身边,数学对解决实际问题是有用的。

整节课的教学,我和我的孩子们在轻松的活动中获得了发现,在激烈的讨论中明白了道理,在愉悦的合作中享受了成功!以上就是我说课的全部内容,谢谢各位专家老师的耐心聆听!

数学说课稿 篇7

这里补充一个例题的目的一是解方程的应用,二是前两节课中已学到了方程,在这里可以进一步应用,三是使后面的“检验”更加自然。

解题的格式现在不一定要学生严格掌握。

课堂练习①教科书第73页练习 第(3)(4)题。

②小聪带了18元钱到文具店买学习用品,他买了5支单价为1.2元的圆珠笔,剩下的钱刚好可以买8本笔记本,问笔记本的单价是多少?(用列方程的方法求解)

建议:采用小组竞赛的方法进行评议

小结与作业

课堂小结建议:①先让学生进行归纳、补充。主要围绕以下几个方面:

(1)这节课学习的内容。

(2)我有哪些收获?

(3)我应该注意什么问题?

②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

③思考题 用等式的性质求x:-2x=-5x+7引发竞争意识,提高自我评价和自我表现的机会,以达到激发兴趣,巩固知识的目的。评价包括对学生个人、小组,对学生的学习态度、情感投入及学习的效果方面等。

本课作业①必做题:教科书第73页第4(1)、(2)、(4)题;补充:用等式的性质解方程:①3+4x=17;②4- =3

②选做题:教科书第73页第4(3)题,第74页第10题。

本课教育评注(课堂设计理念,实际教学效果及改进设想)

1、力求体现新课程理念: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

识经验基础之上。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本设计从新课的引人、例题的处理(包括解题后的反思)、反馈练习及小结提高等各环节都力求充分体现这一点.

2、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往往通过大量地讲解,把学生变成任教师“灌输”的“容

器”,学生只能接受、输入并存储知识,而教师进行的也只不过是机械地复制文化知识.新

课程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要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将被动的、接受式的学习方式,转变为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等方式.本设计在这方面也有较好的体现.

3、为突出重点,分散难点,使学生能有较多机会接触列方程,本章把对实际问题的讨论作为贯穿于全章前后的一条主线.对一元一次方程解法的讨论始终是结合解决实际问题进行的,即先列出方程,然后讨论如何解方程,这是本章的又一特点.本设计充分体现了这一特点.

《有关数学说课稿模板七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