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塘月色说课稿

时间:2025-04-08 11:55:45
荷塘月色说课稿

荷塘月色说课稿

作为一名为他人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者,编写说课稿是必不可少的,说课稿是进行说课准备的文稿,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那么优秀的说课稿是什么样的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荷塘月色说课稿,欢迎阅读与收藏。

荷塘月色说课稿1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

你们好!

我今天说的课题是朱自清的《荷塘月色》,(板书:课题、作者)下面我将从说教材、说教法、说学法、说教过程四个方面来对本课进行说明。下面我从四个方面说这堂课的设计:

一、教材分析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第一单元第一课《荷塘月色》,是一篇写景状物的文章,本单元是散文单元,要求要展开想象的翅膀,力求身临其境,感受作者心灵的搏动,体会作品所描述的美景,由此而进入一种审美境界。对文中精彩的语句,有自己的心得体会;对美妙的段落,反复朗读,熟读成诵,逐步增强对散文的鉴赏能力。《荷塘月色》是(文章体裁)一篇写景抒情的散文,主要写了(主要内容)作者在荷塘月色中寻求宁静,表达了作者(中心思想)内心的压抑、沉闷之情,也体现了他追求美好、自由生活的理想。语言典雅、层次清晰,描写生动细致(写作特点)是本文最大的写作特色。

结合单元教学要求和本课特点,依据新课标中“知、过、情”三个维度,我将本课的教学目标确定为:

1、了解本课写作背景和有关作者的文学常识。

2、整体理解文意,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

3、领悟情景交融的写作手法,揣摩语言,学习作者运用语言的技巧。

4、品味重点词句所包含的思想感情。

这4个教学目标的设置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即整体感知——局部思维——迁移拓展。根据本单元的教学目标、学习重点、并结合学生实际,确定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欣赏作者所描绘的荷塘月色的美景,领悟情景交融的写作手法,揣摩语言,体会语言的抒情性,学习作者运用语言的技巧。同时,学习本文比喻、拟人、通感等修辞手法的.运用。

二、说教法

古希腊学者普罗塔戈说过:“头脑不是一个要被填满的容器,而是一束需要被点燃的火把。”为了达到目标、突出重点、突破难点、解决疑点,根据素质教育和创建教育的精神,再结合本篇课文的实际特点,确定本节课教法的指导思想是:想方设法引起学生注意,引导他们积极思维,热情参与,独立自主地解决问题。具体做法如下:

1、情景设置法——激发感情,引起兴趣。

2、提问法——逐步引导,逐渐深入。

3、点拨法——展开联想,拓展思路。

4、讨论法——团队合作,积极思考。

5、---------------------------------

其中点拨法是最基本的方法。所谓点拨法,就是在关键处,进行恰到好处的启发引导,让学生展开联想,拓展思路,把问题引向深入,高质量地完成课堂教学任务。可以说,点拨法是开启学生智慧,点燃思维火花,提高教学效率,解决语文教学“少慢差费”现象的一把金钥匙。

三、说学法

“一个差的老师只会奉献,而好的老师则教会学生发现真理。”教会学生学会学习已经成为课堂教学的重要任务。学法上,我贯彻的指导思想是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具体的学法是讨论法、朗读法和勾画圈点法,让学生养成读写的良好阅读习惯。学生获得知识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在教学中我很重视让学生主动参与和互相学习,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学习过程,强调一些学习习惯的养成,在兼容并举中力求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合作性、发展性、创造性,从而达到激发兴趣、理解陶情、启迪心智、感悟积淀的四重境界。在学生的学习中,注重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方面的共同发展。

学法具体如下:

1、勾画圈点法——触动笔墨,积极读书。

2、讨论法——积极参与,总结规律。

3、自主探究法——学生实践,巩固提高。

4、悬念法——带着问题,巩固提高。

其中,讨论法很重要,讨论的基本要求,就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就教材的重点和疑点问题进行集体讨论以求明确重点,解决疑难。这种教学方法的最大特点是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养成当众说话的良好习惯,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四、教学程序

(一)激趣揭题,质疑定标

《荷塘月色》是一篇优美的散文,语言典雅,意境朦胧。

“疑,思之始,学之端。”可以对学生发问:“同学们,你们读完这篇文章有什么样的感受?”根据学生的回答,巧妙地交代本课的学习目标。

(二)整体感知,读中学读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因此,在这一环节中,应该首先让学生带着自己提出的问题读书,读后讨论作者是如何寻找宁静的?且把握作者情感的变化,了解作者创作的心情以及这种心情的普遍意义。

(三)研析结构,精读感悟

刘勰说得好:“观文者批文以入情。”阅读教学中应该像叶圣陶先生说的那样:“设身处地,激昂处还他个激昂,委婉处还他个委婉......美读得其法,作者胸有境,入境始于亲。”所以在这一环节中,我们可以扣“问”展开,结合学法指导,采用班级小组讨论的方法,指导学生读中悟情。

荷塘月色说课稿2

今天我给大家说课的内容是朱自清的散文《荷塘月色》。

《荷塘月色》是高中语文教材第一册第二单元的第一篇课文,属于散文阅读与欣赏课,这篇文章是朱自清先生最有代表性的一篇写景抒情散文。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这么一句话:“教材是个例子。”而《荷塘月色》这个例子既承担落实本单元教学重点的任务,又承担对学生进行文学审美教育的责任。

为此,我将本文的教学目标定为:一是整体感知,诵读品味,体会本文景物的柔和美、结构的回环美、语言的音乐美。二是品味语言,领悟作者的思想感情。三是欣赏荷塘月色的美景,领悟情景交融的写作方法。

学习《荷塘月色》的重点是通过4—5段赏析,品味文章语言美,对学生进行文学审美教育。难点主要有两个:一是作者为什么会有“颇不宁静”的心情;二是写江南采莲旧俗的作用。另外教材中引用的《采莲赋》片断,语言较难理解,但注解详细,学生可以根据注释自行解决。关于教学方法,我采用的是激趣—感知—品读赏析-讨论的教学模式。新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理念,就是要培养学生的自我学习能力,为此,我设计以下学习方法:朗读法、欣赏法、讨论法等,通过这些方法指导学生如何鉴赏写景抒情的散文,如何品析作品的语言,体会情景交融的优美意境。

以上是我对教材定位的认识、教学目标、重点难点以及教法学法的设定。下面来谈谈教学过程。

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我的导入方法是,让学生与我一起回忆学习 ……此处隐藏31919个字……p>

先从第1段中找到文眼“这几天颇不宁静”,通过文眼捕捉到作者情感的触发点,它为下文奠定情感基调,观荷塘后,作者又回到现实中,屋子了很宁静,妻儿都睡熟了,从而反衬出自己心里的'苦闷,茫然和矛盾。

板书:出家门不宁静

最后总结:从板书中,我们可以看出,《荷塘月色》的结构是环形的,内外结构均如此。从外结构看,正常作品从作者出门经小径到荷塘复又归来,依空间顺序描绘了一次夜游。从内结构看,情感思绪从不宁静、寻宁静、得宁静、失宁静,也构成一个环形。内外结构的一致性,恰到好处地展现了作者的一段心理历程。

附板书:

出家门

不宁静

得宁静

观荷塘

(三)、解释文中的疑难问题

①朱自清面对白色恐怖,苦闷徘徊,为什么不能像鲁迅先生那样拿起笔来向敌人宣战呢?

提示:个人的顾虑和羁绊,个人的两面性。

②课文还有哪些写作特点?

提示:善于抓住景物特征从多角度描摹景物,优美生动的语言,遣词生动精确,叠词大量运用,新鲜贴切的比喻。

板书:借景抒情情景交融

(四)、探究性学习

学习了这篇写景抒情的散文,欣赏了作者优美生动的语言,学生一定会有所收获和共鸣,然后让学生来练一下笔,模仿作者借景抒情的手法,来写一个“景”体现自己的“情”。在此,我设置了两种情,一种是愉快的,一种是失落的。比如考试不理想或文艺汇演得了奖之后的心情等。让学生用几句话来描绘景物,借景抒情。

(五)、布置作业

五、自我评析:

对誉为“美文”的散文采用诵读教学是恰当的,授课过程中坚持以学生为主体,“诵读——品位——感悟”的思路清晰,问题台阶的设置引导学生有步骤的把握重点,突破难点。由于文章写作年代较远,学生对朱自清先生在那样一个特殊时代背景下抒写的情感,感受和理解起来有些困难,所以时代背景及作者当时的经历是突破这一难点的关键,可让学生课前自主搜集这方面的资料,相信学生能更好体会“这几天颇不宁静”。自高中语文教材选入此篇,大家多是将目光落在个人与社会间的现实矛盾上,其实《荷塘月色》又何尝不是朱自清先生在他人生路途上一个驿站的写照,一段内心的独白,引导学生感悟人心,或许更能走入作者心中,体味“文学借文字表现思想情感”的魅力。

荷塘月色说课稿14

一、说教材

《荷塘月色》是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课书第一册第1单元的第1篇课文。本册书现代文阅读共三个单元,每单元不分文体组织课文,但围绕培养学生理解、分析现代文的能力,本单元的学习重点是:整体感知,揣摩语言。它是阅读理解分析现代文的基础。

《荷塘月色》是一篇写景抒情散文。朱自清先生借月夜荷塘美景抒发情怀。文中所写的荷塘是月光下的荷塘,所写的月色是荷塘上的月色。作者的高明之处是将描写荷塘与描写月色巧妙地结合起来,突出了物境之美。之所以能如此巧妙,归功于传神的动词,巧妙的叠词,以及通感等修辞。传统语文数学仅把课文当作学习的对象是不恰当的,正确的认识应是把课文当作借鉴的范例,因此不必面面俱到而应抓住最突出的特色,精研细思,从而积累知识,培养能力。所以本课的学习重点我拟定于领悟作者复杂的思想感情和学习作者运用语言的技巧,而后者也是难点。

二、说教法

散文的教学和其它文章不同,用传统的分析法教学会破坏文章整体韵味和优美的意境,所以我打算把传统的'散文分析课变为鉴赏课,使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培养鉴赏散文的能力。本文作为朱自清的散文名作,尤其是语言方面有许多值得鉴赏的地方,因文章不长也适合鉴赏。

从学生角度分析,传统的分析法重分析较鉴赏忽视了学生对美的需求和束傅,久而久之,束缚了学生思维的延伸,更限制了文学鉴赏能力的提高。其次,这阶段的学生从初中毕业已积累了一定数量的散文,具有散文方面的理论知识也能够鉴赏。

三、说目标

1、知识目标:

(1)能通过揣摩语句体会作者的感情。

(2)学习作者运用语言的技巧。

2、能力目标:

(1)培养训练学生揣摩语言的能力。

(2)培养学生思维创新能力。

3、德育目标:引导学生体会作者注社会、追求理想的感情,促使学生培养健康的审美情趣。

四、说课时

依照目标分为两课时。

第1课时引导学生通过揣摩语言体会作者感情

第2课时学习作者运用语言的技巧。

五、说准备

1、培养学生预习课文的习惯,布置预习内容。(生字词、作者简介、写作背景)

2、准备好多媒体电脑,投影及相关软件。

六、说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欣赏不同的写荷的诗句和画面(有日下荷花,雨中荷花,月下荷花,作者借景抒发的喜悦和哀伤,引出朱自清的《荷》)

设计此环节的目的:采用多媒体形式导入新课,能够直接引发学生的情感体验使学生获得丰富的情感处于愉悦的状态之中,调动学生学习的热情和兴趣。

(二)出示学习目标

(三)看配套的画面听配乐朗读、思考。

(1)找出最能体现作者感情的语句,并分析其含义和作用

(2)从哪些语句中还可以了解到作者的情绪?

设计此环节的目的:

1、创设情境

2、在散文教学中应培养学生借助文章的语句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此处意在引导学生体会感情。

(四)分小组讨论,限时作答

设计此环节目的:调动学生参与,完成知识目标。

(五)对于本文所表现的思想感情历来有不同的看法,根据你的学识阅历,或许你会有新的见解,把你的见解写下来(100—150字)然后讨论—辩论。

通过质疑这种形式,不仅能澄清文中一些模糊的认识,更有助于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

(六)小结

(七)布置作业

1、作者是通过什么样的景来表述这种情?

2、画一幅《荷塘月色图》

第二课时

(一)课前检测上节课内容,出示目标

(二)投影学生习作《荷》

分析图画和文中描写的区别及产生区别的原因。

设计:鼓励学生在画中加入自己的理解,形象经过文学到图画的转变创新意识得到培养。

(三)分析区别及原因

(1)“画中景”和“文中景”

(2)图较直观,文多含蓄(文中有一些精美传神的语句)

(3)人的学识,生活经历

(四)速读课文,画出文中你认为的精美传神的语句,说出你认为的理由及在文中的作用,

(五)分类汇总文中的比喻句,拟人句,动词、叠词、通句。

教师示范分析一种,其余学生分组操作、交流。

(六)作业

课后请同学们仔细观察特定时辰,如朝霞中、烈日中、秋雨中某处事物投入真情实感,学习朱自清的遣词用句,写短文一篇。

《荷塘月色说课稿.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