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旋转》教学设计

时间:2025-04-12 09:57:45
《旋转》教学设计

《旋转》教学设计

作为一名专为他人授业解惑的人民教师,通常需要用到教学设计来辅助教学,教学设计是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教学对象的特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安排,确定合适的教学方案的设想和计划。那么教学设计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旋转》教学设计,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旋转》教学设计1

一、复习旧知。

1、出示指针旋转的过程,唤起学生对旋转的记忆。

师:(出示课件:钟面模型)分针从12转到3,怎么旋转的?

生:分针顺时针旋转了90度。(师拨时针逆时针各旋转引出180度)

2、出示视频广交会会旗

师:现在我们国家经济繁荣,人人都要奔小康,衣食住行是我们生活的中最重要的部分,商品经济也和我们生活密不可分的,因此20xx年广交会已经胜利举办,大家想不想去参观参观?同学们参观的同时能发现录像中的一个数学问题,老师就奖励他一个笑脸好吗?

生:好!(观看)

师:你们发现了什么数学问题?

生:

师:这个同学说得真对,广交会的会旗是利用我们数学当中的旋转知识设计出来的(奖励笑脸)广交会会旗旋转宝橡花的图案漂亮吗?你想知道它是怎么样形成的?

师:前后做的同学讨论交流一下你们的想法吧!

生:学生交流汇报:用旋转的方法变出图案;有的是顺时针旋转,有的是逆时针旋转。

师:同学们观察得很仔细,这些漂亮的图案都是由一个简单的基本图形旋转出来的。你们想不想试试,也用这个简单的基本图形旋转变出一个漂亮的图案?

生:想!

师:好,这节课我们就来探究图形的旋转问题

二、师生互动,探索新知。

1、呈现图案,激趣引入。

师:现在再请同学们欣赏两组由旋转的方式形成的图案,大家看图案美丽吗?

生:美丽

揭示课题: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内容——图形的旋转。(板书)

2、学生探究,师生互动,

师:现在就让每组的小组长带领组员们一同旋转出第一个图案

学生进行交流活动

师:各组说一说你是怎么旋转成图案的呢?

小组长汇报:......

老师小结:同学明确旋转过程中,基本图形的形状、大小并没有变,只是基本图形的位置变了。旋转点、度数、方向都可以使基本图形的位置发生变化。提出图形旋转的三要素(点、方向、角度)。(板书)

三、巩固练习

1、借助学具,旋转图形

(1)用直角三角形学具旋转图形。(打开书p55.1)

师:旋转完后,学生交流一下你的旋转方法。

教师指名学生展示。 (学生边演示边说)

师:同学们说的都非常好,那现在你能用这个直角三角板旋转出一个风车的图案来吗?同学们再回到小组内研究研究吧!

学生边演示边说:图案的基本图形是直角三角形,绕o点顺时针旋转90度,共旋转了3次。

师:真是位了不起的同学,说得有理有据。刚才我们用顺时针画出的,你还有其他的画法吗?谁来说说?

学生介绍逆时针画法。

师小结:刚才我们旋转会旗图案或风车图案,每次旋转都是先绕某个点,以一条边为标准,沿着顺时针或者逆时针方向,旋转了90度。

(板书)一定要注意每次图形的旋转都要把这三点说清楚。

2、观察、想象、思考,开拓思维,突破难点,加深理解旋转的三要素。

师:同学们一定要善于观察、思考,加深理解旋转时的方向、度数。那我们一起再完成p55,2题吧。认真观察大屏幕中的图形变化。

生:边看边思考

师:指名回答

师小结:如何观察图形旋转的`度数?

生:图形旋转过程通过直角和平角完成的。(回答得真棒)

3、书中习题

师:请同学们把书翻到第56页,看第一题发挥你们的想象,同学们之间进行交流找出答案

学生汇报

小结:我们要观察、想象、思考,开拓思维,加深理解旋转的三要素。

四、实践体验,拓展应用。

1、学生设计、创造。

师:现在你已经有资格当设计师了,拿出方格纸,开动你的脑筋,发挥你的想象力,用今天学的旋转的知识来设计图案,比一比在规定的时间内谁设计的图案最具创意,最具魅力。

学生操作。

2、作品展示。

师:好,有些同学已经设计好了,迫不及待地让我们欣赏。好东西是应该大家分享的,对吧?谁能介绍一下你的作品。

(全班展示部分学生的作品,其余的同学间相互欣赏,说说设计的意图、用处等。)

师:同学们的想法太好了,不仅能利用学到的知识设计作品,还能将作品应用于生活之中。这是一种多么了不起的能力啊!

五、总结收获,结束新课

师:同学们,把一个基本图形旋转,可以增添图形的魅力,使图形世界变得更加丰富多彩。同学们不仅会欣赏美,更会创造美,老师相信:有了大家的创造,世界会变得更加美丽。今天你有收获吗?

学生:说一说自己的收获

师:在我们生活中还有很多通过旋转或平移得到的漂亮的图案,请大家回去找找吧!

《旋转》教学设计2

【教材分析】

《图形的旋转》选自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苏科版)八年级上册第三章第一节内容,它是继平移、轴对称之后的另外一种图形的基本变换。图形的变换是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程中“空间与图形”领域的一个主要内容。《图形的旋转》这一课时,主要研究旋转的定义,旋转的性质及其应用。它是在学生学习了平移和轴对称基础上学习的,对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是一个渗透,是后续学习中心对称图形及其图形变化的基础,是空间与图形领域的基础知识,在教材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同时,旋转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也非常广泛,利用旋转可以帮助我们解决很多实际问题。

本节课从学生熟悉的生活中的旋转现象入手,帮助学生通过具体的旋转实例认识旋转,理解旋转的基本涵义,再通过观察,从而得出旋转图形的性质,最后通过画旋转图形,让学生掌握作图技能,进一步加深对图形旋转的性质的认识,体验变换的思想与理念。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通过具体实例认识旋转,了解旋转的概念;理解旋转的性质;

会根据要求作出旋转图形。

2、过程与方法:经历对具有旋转特征的'图形的观察、操作、画图等过程,培养探究精神。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会用数学的眼光看待生活中的有关问题,发展初步的审美能力。

【教学重点】

旋转的 ……此处隐藏20667个字……,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入手,选取学生熟悉的事物作为研究平移和旋转现象的素材,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唤起学生的生活经验。理解了教材的编排意图,我根据自己班级学生的生活实际,对教学材料做了适当重构。以苏州地区学生十分喜欢的苏州乐园的游乐项目为背景展开教学活动,能够激起学生高涨的学习情绪,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在自主的活动中,观察运动方式、比画运动轨迹、讨论运动特征、比较两者异同,使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数学活动中感知平移和旋转的含义,初步建立两种运动方式的数学模型。

本课的学习难点是理解平移的方向和距离。教学设计时,我考虑到三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认知规律,依托教材的编排思想,在教材方格图的基础上重构学习情境。通过小兔搬家的故事情节,特别是三只小兔的争论,引出认知难点——小房子到底平移了几格?这样的预设,有效地激起学生的思维碰撞,引起不同思维水平学生的热烈讨论。在学生争论不休时,教师适当点拨,引导学生动手实践,选取图上小房子的某个点进行描画、数数、验证,使学生在具体操作中理解平移的距离。通过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学生对图形在方格纸上平移的方向和距离有了丰富的表象积累,在获得知识技能的同时,也获得了积极的情感体验,体现了教学的有效与快乐。

通过这个课例,笔者体会到,在教学中深入钻研教材是十分重要的。准确理解教材的编排意图是有效教学的前提。在理解编排意图之后,根据班级学生的生活实际和所教年级学生的认知规律,可以重新组织教学材料,重新建构教学过程,以达到有效教学的目的。

《旋转》教学设计14

学习目标

1、进一步认识图形的平移,能在方格纸上把简单图形先沿水平(或竖直)方向平移,再沿竖直(或水平)方向平移。

2、能在实际情境中,认识顺时针方向和逆时针方向,初步体会图形旋转的中心、方向、和角度这三个基本要素。

3、能通过实物操作以及与同伴合作交流,逐步学会在方格纸上把简单图形旋转900,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重点:进一步认识图形的平移的旋转

难点:用平移和旋转方法设计简单图案

预习过程

一、平移

1、我们以前学习过平移和旋转,你能说说生活中哪些物体运动时属于平移,哪些属于旋转?

2、认真读信息窗2的6幅图片,你能提了出什么问题?

你认为这6幅图中,哪些是用平移的方法得到的?

3、认真读课本例题图:(5个小正方形的图案)

怎样用平移的方法得到这个图案呢?你能把中间的正方形平移到左上方吗?

温馨提示:先向哪儿移、再向哪儿移。

集中交流:怎样才能把中间的正方形平移到左上方?

先向左平移 格,再向上平移 格,或者先向上平移 格,再向左平移 格。

温馨提示:(1)平移时要选取一个点或一条边,以此为基准数格平移。

(2)为了清楚地表示平移的结果,我们可以把平移过程中画出的图形用虚线画,平移的最终结果用实线画。

4、刚才你学习了关于平移的方法,你都学会了吗?

做课本自主练习P23页1、2、3、4题。

二、旋转

1、生活中有很多旋转的.现象,你能举例说说吗?

2、汽车经过收费站时,交费后,收费站道口的转杆就会打开,汽车通过后,转杆关闭。

转杆的打开和关闭就是生活中的 现象

3、转杆在打开和关闭的过程,你发现有什么异同点?

相同点:一是在转杆打开和关闭的过程,转杆下端的点是固定不动的,这是旋转的中心;二是转杆打开和关闭的角度相同,都是90°。不同点是转杆打开和关闭,旋转的方向不同,正好相反。

4、温馨提示:与时针旋转方向相同的是顺时针旋转,与时针旋转方向相反的是逆时针旋转。

(1)、钟面上,时针从12转到3,你能说说时针是怎样转的吗?

时针(顺、逆)时针转了90°。从6到3,时针(顺、逆)时针转了90°

(2)、你能区别出顺时针旋转和逆时针旋转的方向吗?

顺时针逆时针

5、进行旋转要注意什么?

要明确旋转的 、 和

6、仔细观察课本信息窗2上的风车图,你发现了什么?

我发现:三角形的 、形状不变,只是 发生了变化。

四、做课本25页 5、6、7题

《旋转》教学设计15

【教学内容】

北师大版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4课时

【教学目标】

1.结合操作“活动角”的过程,从旋转的角度进一步认识角,发展空间观念。

2.结合旋转“活动角”的过程,认识平角和周角,了解锐角、直角、钝角、平角、周角之间的大小关系,提升分析与推理能力。

3.感受角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认识平角与周角,理解平角与周角的形成过程及特征。

教学难点:正确理解平角和周角的'特征。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两张硬纸条、一枚图钉、钟表、一个三角形和一个平行四边形纸片。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复习旧知。

1.做活动角。

在二年级认识角的时候已经做过活动角,学生在做活动角的过程中回忆有关角的特点。

2.复习旧知。

(1)角有一个顶点,两条边。

(2)角的大小跟角两条边的长短无关,而是跟两边张开的程度有关。

(3)固定活动角其中一条边,旋转另一条边,复习锐角、直角、钝角。

二、提出问题,探索新知。

1.认识平角。

问题:如果钝角的一边继续旋转,直到两条边在一条直线上,这样还是一个角吗?

(1)学生讨论思辨,根据角有一个顶点两条边的特点,判定这是也是角。

(2)认识平角的特点。

认识周角。

问题:如果平的一边继续旋转,直到两条边重合,这样还是一个角吗?

学生讨论思辨,根据平角是角的判定经验,认为这也是角。

认识周角的特点。

概括提升。

观察比较。新认识的平角和周角与旧知锐角、直角、周角放在一起进行观察比较,进一步加深对平角和周角的认识。

抽象概括。从图中容易看出五种角的大小以及联系,把学生总结的规律文字化,从具体到抽象的过程符合学生的心理特点。

生活中的平角、周角。

练习应用,巩固提升。

在钟表上分别拨出锐角、直角、钝角、平角和周角,和同伴一起做一做。

2.在点子图上分别画出一个锐角、直角、钝角和平角。

分别剪出一个三角形和平行四边形纸片。

把三角形的各个角撕下来拼在一起,与同伴说一说,你发现了什么?

四、全课总结,拓展延伸

把平行四边形的各个角撕下来拼在一起试一试,看有什么发现?

《《旋转》教学设计.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