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狮子爱尔莎》教案
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通常需要用到教案来辅助教学,教案有利于教学水平的提高,有助于教研活动的开展。教案要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小狮子爱尔莎》教案,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小狮子爱尔莎》教案1教学准备:
1、学生课前到图书室借阅乔伊·亚当逊的著作《野生的爱尔莎》或《狮子和我》,根据预习提示自读课文;
2、教师准备投影片和写有生字词的小黑板。
教学时间:
三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初读课文,学习生字新词)
一、引入课题
教师板书课题,提问:知道今天我们今天要学什么课文吗?学生齐读课题。大家看过狮子没有?有人说狮子是森林之王,这说明狮子是一种怎样的动物?(很凶猛)。可是在奥地利作家亚当逊所写《小狮子爱尔莎》一文中,狮子又是怎样的一种情况呢?请读过亚当逊写过的著作或是提前预习课文的同学给大家简要介绍一下。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新词
第二课时
(学习课文)
一、复习引入。
教师:上节课同学们已经初读了课文,很多同学也读得很好。谁能说说课文叙述的顺序呢?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出上节课提到的叙述顺序。
二、指导阅读。
1、学习课文第15
自然段。
教师:请同学们仔细读一读课文的15自然段,看看自己最喜欢多大的爱尔莎?在小组上说说自己为什么喜欢。
学生自读课文,然后在小组说一说。
全班交流。学生可能会喜欢不同的地方,可让他们先朗读,再说说喜欢的理由。
有的学生会喜欢刚出生的爱尔莎,因为它那蒙着蓝薄膜的小眼睛睁开了,那水汪汪的眼珠滴溜溜地转,就像可爱的小宝宝;
有的学生会喜欢夏天的爱尔莎,因为它是那样的调皮;
也有同学会喜欢换牙时温顺可爱的爱尔莎或者是作错事时知错就改的爱尔莎。
教师:同学们都非常喜欢爱尔莎,作者喜欢吗?你从什么地方可以看出来?
这样的地方有几处,比如我从岩石缝里把它抱出来,抚摸它,喂它奶粉和鱼肝油、葡萄糖配成的饮料,我有时候靠在爱尔莎身上看书或者画画,我抚摸着它的头,安慰它,告诉它下次可别这样了等等,学生找出来,再引导感情朗读。
2、学习课文610自然段。
教师:在长期相伴的日子里,我和爱尔莎建立了深厚的感情。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610自然段,勾画出重点词句,说说自己最大的体会。
学生自由朗读。
先请学生朗读自己最受感动的地方。
(1)当爱尔莎饿着肚子归来的时候,我又高兴又难过,就像迎接自己嫁出去的女儿;在暴风雨的夜晚,自己对爱尔莎的牵挂。教师:如何通过朗读来表现呢?请两名同学读,互相评价,全班再读。
(2)当爱尔莎生病发烧回来的时候,我心疼不已,给予细心的照料。全班同学一起读一读。
(3)可能谈到最多的是当爱尔莎最后一次和我分别的时候,我们之间那种恋恋不舍的思想感情。
教师:请学生说说哪些地方最能表现这样的感情?(请学生发言)其实整个自然段都充盈着依依不舍的感情,请全班同学一起把这个自然段读一读。
展示投影,请一位同学读9自然段,其他同学看投影。然后全班再次感情朗读课文。教师:让我们和作者一道,祝爱尔莎平安吧!
(4)教师:请同学们齐读课文第十自然段。这样是指怎样?(费尽心思,或者依依不舍等。)
三、课堂练习
1、把自己最受感动的地方读一读。
2、对照课文,想想自己曾经喜欢并仔细观察过的动物,和自己的好朋友说一说。(灵活安排,选做。)
第三课时
一、组织班级辩论
1、同学们,换成你,你赞成让长期相伴的爱尔莎离开自己吗?
有些学生可能会和作者一样,虽然不舍,但也要把爱尔莎放回大自然;也可能有学生想多和爱尔莎在一起。
2、请同学们仔细读读课文,以文中相关词句或是自己收集的资料作为自己的依据。
可以想到,有许多同学和作者一样,打算将爱尔莎放归大自然。这时教师可帮助弱势,开展辩论。学生可能的理由:
赞成的理由:
(1)和作者的想法一样。爱尔莎来自大自然,应该送它回到大自然去,替它选择一个好的环境,让它自己去生活;
(2)作者虽然舍不得,但是它总是要回到兽类中去的,所以我才决心离开它,而且作者对它进行了细心的训练;
(3)这还是一种科学的实验,我们不能将爱尔莎带到家里。
反对的理由:
(1)爱尔莎带着人的气味,在自然界中生活的能力很差,所以,我们可以想像爱尔莎离开作者会遇到很多困难;
(2)当爱尔莎和我分别的时候,是多么的难舍难分!为什么要使大家都痛苦呢?
二、拓展交流
同学们有过自己喜欢的动物吗?仔细观察过它们吗?请大家在小组内交流,然后到班上交流。
在学生发言的时候,重点放到对动物生长过程的介绍,如果学生说得不具体,可以进行采访,如:它小的时候是什么样的呢?后来呢?长大的情况怎么样?你最喜欢的是它的什么?
三、课堂练习
1、完成课后第四题,摘抄我对小狮子爱尔莎无限关爱的语句。
2、将自己喜爱的一种动物在作业本上介绍一下。(选做)
板书设计:
小狮子爱尔莎
出生两三天→五个月后→开始换牙→快两岁→生活了三年分别
可爱
调皮
温顺
感情更深
难分难舍
《小狮子爱尔莎》教案2老师们,下面,我代表我校四年组,对我校青年教师崔艳所执教的《小狮子爱尔莎》一课,从教学策略方面作一个简单的分析。不当之处在所难免,请各位同行指正。
首先谈谈关于教学目标的制定。
(一)知识与能力
1、认识本课21个生字,学会其中的14个。
2、懂得课文记述顺序是按小狮子爱尔莎的成长过程安排的。
3、了解小狮子爱尔莎的生活习性和小狮子和“我”的亲密关系。
4、懂得“我”把小狮子放回大自然的原因。
目标(2)的指定为的是落实《新课程标准》中对第二学段的阅读提出的要求:“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目标(3)的制定要完成的是培养学生“关心作品中人物的命运和喜怒哀乐”;目标(4)的制定着眼于培养学生初步“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
(二)、过程与方法:
1、能够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中,圈点,勾画,摘录,自己阅读,互相 ……此处隐藏8545个字……>
师:同学们见过狮子吗?在哪里见过?看到的狮子给你是什么印象?(学生自由表述)
多媒体播放狮子生活的资料片。
师:同学们都看到了什么?用一两句话说一说。
师:假如给你一头狮子,你敢不敢喂养?你敢不敢和狮子一起睡觉?在今天的学习中,我们见认识一头通人性的、善解人意的狮子,不信,我们就走进课文。(板书课题:小狮子爱尔莎。要求学生跟着一起写)
二、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大体了解课文的叙述顺序。
1、学生自读课文。
师: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要求把课文都通顺,勾画、自学生字词语,把自己最感兴趣的地方多读几遍。(学生自主读书,勾画)
2、交流初读课文的情况。
师:读完课文,小狮子爱尔莎给你的印象是什么?在文章的空白处写上自己的体会。(学生把自己初读课文后对爱尔莎的印象写下来)
学生交流体会,根据学生的理解进行板书。(可爱、善解人意、顽皮、凶猛、勇敢等等)
3、再读课文,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爱尔莎可爱、善解人意、顽皮和勇敢?(小组合作学习)
4、了解课文的叙述顺序。
师:请同学们画出点明小狮子爱尔莎年龄的语句,想一项课文是按怎样的顺序记叙的?(“出生才两三天”“五个月以后”“开始换牙的时候”“爱尔莎两岁了”“爱尔莎和我一生活了三年”)课文是按照时间顺序来记叙的。要让学生自己找,自己想,明白课文的叙述顺序。
三、深入学习,讨论交流。
1.讨论交流:课文中哪些地方使你最受感动?
让学生再次读书,把自己喜欢的地方再次多读几遍,读出感情。再与伙伴们交流这些地方为什么使自己感动?(小组合作学习、讨论交流。发表自己的意见时要声音洪亮,理由要充分,要认真倾听别人的发言。)
2.感情朗读,体会感情。
师:哪些地方可以看出作者和爱尔莎之间的感情很深?你能用读的方式读出这种感情吗?(学生自主读书,找出有关语句,大声的朗读,体会小狮子爱尔莎和作者的感情。)
师:最后分别的时候是一个怎样的场面呢?(依依不舍,难舍难分)能读出这样的感人场面吗?(齐读,个别读,赛读,再齐读。读出味,读出情、读得让人身临其境)
师:在生活中你有过这样难舍难分的场面吗?当时你的心情如何?那么这里表达出作者怎样的心情呢?(学生联系生活实践谈体会)
师:假如你是作者,你此时会对爱尔莎说些什么呢?假如你是爱尔莎,此时你会对作者说些什么呢?(让学生大胆想象,自由表达)
再次有感情地朗读爱尔莎和“我”分别的段落。
3.辩论明理、受到教育
师:作者该不该把爱尔莎放回大自然呢?为什么?学生可以辩论。(根据学生的发言进行教学活动,要引导学生从保护野生动物,促进生态平衡方面去思考,要形成正确的观点。)
师:假如你是作者,你会不会把爱尔莎放回大自然?(学生回答可能有两种情况,一种是要放回大自然,另一种情况是不放回大自然。要根据学生在回答时生成的具体问题而进行教学。一定要教育学生要有正确的观点。在教学是可以互相反驳对方的观点,再讨论中形成正确的观点,在辩论在使学生受到教育)
师:想不想听我的观点?我的观点是不把狮子放回大自然,我把他用铁链套起来,拉倒宏生广场去卖艺赚钱。我这样做对不对?你们看见了怎样劝我?假如你是一个教育工作者,你会怎样对我说?假如你是一个法律工作者,你会怎样对我说?假如你是一个动物保护者,你会怎样对我说?假如你是一个记者,你会怎样对我说?(让学生把自己课前收集到的有关动物保护方面的知识结合起来,要鼓励学生说出理由,尽量要让人信服。)
四、资料交流,拓展视野。
师:请同学们把自己课前收集到的人和动物之间有趣的故事展示出来,小组内介绍介绍,也可以给自己的好伙伴讲一讲。(学生讲述收集到的资料,抽少部分的同学班上交流。注意生生互动。)
五、总结全文,激发想象。
师:学完课文你感受最深的是什么?把自己的感受用几句话写下来。
师:在与爱尔莎相处的三年中,作者细心照料了爱尔莎,让它由出生两三天长大成大狮子,与小狮子爱尔莎建立了深厚的感情,后来成功地将他送回大自然,让我们看到了人与动物的和谐——动物也是有感情的。老师很想知道回到大自然的爱尔莎后来怎样了呢?聪明的同学们,你们是否知道呢?把爱尔莎后来的情况下写下来行吗?只要大胆的展开合理的想象,老师相信你们的文章一定很精彩。
《小狮子爱尔莎》教案8教学目标:
1.认识21个生字,学会其中14个;正确读写“岩石缝、抚摸、葡萄糖、饮料、钟头、路程、教训、选择、实验、资源”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了解小狮子爱尔莎的成长过程和生活习性,“我”和小狮子的亲密关系。
4.理清课文的叙述顺序。
教学过程:
(一)观看图片,揭示课题
①出示一组狮子图片,带领学生欣赏。
②在你们的印象中,狮子的性情怎样?(凶猛)
③这节课我要向你们介绍一位既温柔、可爱、又善解人意的小狮子——爱尔莎。
(二)欣赏课文录音,思考本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指名同学概括主要内容。
(三)学生自读课文,体会文章思想内容。
(1)分组交流:文中的哪些地方使你最受感动?
(2)指名同学在全班说并陈述理由。
教师加以适时点拨,帮助学生领会作者和爱尔莎之间的关系为什么会这样亲密。
(四)这篇文章写得如此感人,那么它在写法上有哪些值得我们借鉴的地方?
(1)文章以情感人。
(2)语言朴实、更突了作者与爱尔莎这间的亲密感情。
(3)运用了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
(4)叙述有一定顺序。
(5)围绕中心,把事情写具体。
(五).总结、扩展
作者和爱尔莎朝夕相处,帮助爱尔莎从出生,开始换牙,教会它自己捕食,为它治病到最后把它送回大自然,他们之间建立了深厚的友情,只要我们充满爱心,注意保护环境,相信和动物之间也会有如此亲密的关系。
谈谈你们如何对待小动物,如何和动物相处的。
(六)布置作业
做做调查,了解家乡近几年来,环境的变化,谈谈自己的看法。
(七)板书设计
15 小狮子爱尔莎
教案点评:
这篇课文讲述了人与动物之间的感人故事。上课前教师注意引导学生从课外读物中了解狮子的习性、分布等方面的知识,阅读奥地利作家乔伊·亚当逊的文章《野生的爱尔莎》一书。课上教师注意通过引导学生读课文,谈感受,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再通过互助学习讨论小狮子的生长过程,了解它的生活习性,重点了解“我”怎样爱小狮子以及把它送回大自然的原因。最后引导学生通过讨论是否应该将爱尔莎放归大自然,找出依据,讲出道理,展开辩论。使学生懂得保护自然,保护野生动物的重要性。
文档为doc格式